血管健康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会议在沪举行——共谋血管健康学科创新,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践
2025年3月21日下午,由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院血管健康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学术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
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多学科协同创新,推动血管健康全程管理”为主题,汇聚医学界、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及社区健康工作者等200余位嘉宾,线上线下联动,共商血管健康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大计。
响应国家战略,锚定学科发展新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血管健康作为慢性病防治与抗衰老的核心领域,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关键切入点,值此时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院血管健康研究院(简称血管健康研究院)正式成立,会议由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赵珺教授主持。
赵珺教授主持
鲍勇教授致辞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院院长鲍勇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血管健康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血管健康领域迈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未来将聚焦血管疾病预防、筛查、治疗及全程管理,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他提出,研究院需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程东先生致辞
马波先生致辞
陈振民先生致辞
上海侨联副主席、浦东海归协会会长程东先生结合张江科学城高科技人才的健康需求,强调研究院的成立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权威平台,期待通过产学研合作将服务下沉至基层,为人才健康护航。上海泰安商会秘书长马波先生分享个人健康管理经历,表示将推动企业参与健康产品研发,助力科研成果普惠大众。民进上海市委原一级调研员陈振民先生从政策角度指出,研究院的成立契合慢性病防治国家战略,需凝聚多方智慧,打造“上海经验”。
符伟国教授致辞
王启刚教授致辞
王玉琦教授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伟国教授从临床视角强调血管是生命的通道,研究院的成立为全方位推动血管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同济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启刚教授指出,老龄化背景下血管老化问题严峻,研究院需依托临床资源,推动技术创新与基层落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原院长王玉琦教授提出“主动健康”理念,呼吁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干预,构建科研、临床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揭牌聘任启新程,联盟协作促发展
会议核心环节为血管健康研究院及血管健康研究联盟揭牌仪式。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院院长鲍勇教授为赵珺教授颁发血管健康研究院院长聘书,鲍勇教授、王玉琦教授受聘为血管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同时,多位在血管健康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研究院的重要职务,他们将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和指导。
鲍勇教授(左)为赵珺教授(右)颁发血管健康研究院院长聘书
赵珺教授(右)为王玉琦教授(中)、鲍勇教授(左)颁发血管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聘书
血管健康研究院核心团队授牌
同期成立的血管健康研究联盟吸纳上海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人福普克公司等30余家单位,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基层应用。血管老化防治协作中心授牌仪式同期举行,旨在推动血管衰老机制研究与干预技术的多中心协作,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血管老化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赵珺教授为新增协作中心授牌。
鲍勇教授(左)为赵珺教授(右)颁发血管健康研究联盟理事长聘书
血管健康研究联盟核心团队授牌
血管健康研究联盟核心团队授牌
社区医学项目启动,构建全程管理网络
会议宣布启动社区医学与健康课题项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院秘书长、血管健康研究院秘书长孙炜教授系统介绍了项目概况,研究院设立的科研专项基金累计立项课题达642项,资助金额超400万元,并牵头制定多项行业标准。
孙炜教授介绍项目概况
血管健康研究院院长赵珺教授详细阐述项目规划,该项目聚焦血管健康源头管理,计划在社区医院建立血管老化防治联动基地,广泛开展社区宣教、科普、义诊,探索“医院-社区”协作模式,实现慢病“早发现、早干预”。项目依托血管老化防治委员会及血管健康研究院平台,推动血管老化防治。
赵珺教授在会议上系统阐述了血管健康研究院及研究联盟的未来规划。未来工作规划包括建立多个协作中心作为理论和实践基地,打造基层医疗机构慢病防控网络,举办血管老化防治的高端学术会议,包括全国大会和区域性学术交流,以提升行业整体的血管老化防治水平。融合更多跨行业产学研机构及相关专家共同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实施、共识和指南发布,撰写专著和科普作品,发表学术文章。
赵珺教授阐述社区医学与健康课题项目规划
赵珺教授介绍血管健康研究院及研究联盟的未来规划
凝心聚力,共谱健康事业新篇章
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院院长鲍勇教授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会议成果,提出四大发展方向:加强政策引领与长三角资源联动;发挥平台优势推动成果转化;构建“医院-社区”协作网络;创新科普传播矩阵,祝愿血管健康研究院及研究联盟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原院长、血管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王玉琦教授对赵珺教授的工作规划给予高度评价,强调基层医疗的关键作用。
鲍勇教授总结致辞
王玉琦教授总结致辞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动健康研究院血管健康研究院和血管健康研究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血管健康领域进入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未来,研究院将聚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为健康中国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圆满结束合影